1、 用竹壺做飯:用竹壺煮米飯是一個由來已久的習俗。然而,在西雙版納等地區,人們經常能看到的是竹壺而不是竹壺,竹壺呈圓柱形,外面裹著一層白色竹漿,香味宜人。
2、 賣奶扇:大理洱源市登川壩子蒼山腳下,采用特殊工藝,用牛奶制作出一種扇形凝乳片,當地俗稱“奶扇”,是云南省千家萬戶喜愛的食品。
3、 人人都愛過橋米粉:云南過橋米粉以白米粉為特色,肉菜配料考究,豐富而不油膩,美味可口,適合各年齡段食用。熱氣騰騰的雞湯配上生肉、生菜和米糊,構成了云南最著名的風味:一種“線”、“過橋米線”。
4、 鍋蓋草帽:草帽是云南各族的一種特殊工藝。草椅、草垛、草簾、鍋蓋帽隨處可見。這個陌生人被草編的世界弄得眼花繚亂。他把形狀相似的草帽誤認為是鍋蓋,這當然很奇怪。
5、 米粑粑被稱為誘餌:在古代中原地區,大米被蒸成餅狀的干糧和小吃,為方便攜帶和即時食用而被稱為“誘餌”。說起“誘餌”,有點像誘餌,但更準確地說是北京的三渣餅(指顏色和形狀)。
6、 雞蛋隨草出售:90%以上的雞蛋在云南山區出售,道路崎嶇。村民們爭先恐后地在街上賣雞蛋,并用草把雞蛋包起來,防止蛋殼破殼,這樣便于銷售。
7、 三大蚱蜢菜: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,云南人吃苔蘚、菌類、竹蟲、蜂蛹、油炸蚱蜢等,看奇怪的食物,吃起來又香又脆?诟星宕酂o蟲。
8、 東東蒸雞:相傳古代有聰明的廚師,用東東鍋蒸出香嫩的“東東蒸雞”來歌頌縣長,有“養氣”之意。后來,它在民間廣泛流傳,成為云南菜中的名菜。
9、 云南少數民族擅長唱歌和跳舞。每逢節日慶典,唱歌都必不可少。年輕人的談情說愛往往始于二重唱。
10、 用竹筒制作煙袋:云南竹資源豐富,竹筒用途廣泛,如竹塔、竹椅、竹帽等,特別是竹筒的最大特點是煙通過儲水竹筒,吸入時發出有節奏的咕嘟聲,潤喉,有聲,有色,有味。
11、 興云湖魚界:云南省江川市興云湖與澄江撫仙湖交界處,水雖相通,但兩湖魚不相通。東臨撫仙湖的藍魚,西臨興云湖的黃魚,以“界魚石”為界,掉頭。
12、 新娘要戴太陽鏡:結婚前一天,新娘離開父母哭著要結婚,這很嚴重。所以在結婚的那天,眼睛會哭起來。戴太陽鏡可以遮住腫脹的眼睛。
13、 玩偶男:在漢族人眼里,這是角色的顛倒,其實不懂男女平等。云南山又高又陡。男人背著洋娃娃不僅安全可靠,而且能展現自己的本色。
14、 四季服裝:昆明素有“春城”之稱,年平均氣溫在21至10度之間,“四季隨意服裝”已成為昆明的一大特色。武漢也有這樣的季節,不是“四季隨意穿衣”,而是“二月、四月、八月(農歷)隨意穿衣”。
15、 大理石材出售時上漆:大理石質地細膩,光滑濕潤,花紋鮮艷。大理石,構圖精美,色彩艷麗,被稱為天然石畫,具有很高的藝術欣賞價值,被譽為“石畫”。
16、 火車沒有汽車快:在云南出現標準軌距鐵路之前,本世紀初就有米軌鐵路。因為這里有許多山峰、溝壑和山洞,火車繞著山轉,有時甚至沒有牛車快,時速只有三四十公里左右。
17、石頭生在云天外:在云南,聳峙在高山峻嶺的奇峰異石隨處可見,千姿百態。
18、四季鮮花開不。涸颇系牧Ⅲw氣候和四季充足的陽光,使被稱為“植物王國”的云南四季鮮花常開。